全国服务热线0756-8884073

科普知识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技术文档 > 科普知识

栽培蒲瓜技术要点

发布时间:2020-09-07 14:28:31点击量:

1、土地选择:

选择排水良好、保肥、保水力强的壤土栽培,忌连作。定植前犁翻晒白,施足够基肥,一般每667m2施腐熟基肥如猪粪、人粪尿、堆肥等2000-3000 kg,50kg三元复合肥,25kg过磷酸钙作底肥,开沟施于畦中央并覆土。早春待地整好后可覆盖地膜,秋植可在定植成活后用稻草等覆盖畦面。



栽培蒲瓜技术要点(图1)

 


2、品种选择:

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、季节和市场选择适宜品种,可选择熟性早、耐寒或耐热、生长势强,结瓜性能好,高产优质和抗病的品种。

 

3、播种育苗:

按上市期安排播种期,一般4月-5月初和10月中下旬至12月是大城市蒲瓜脱销季节,由此根据所播品种特性来反推播种时间,也可根据上茬蒲瓜采收时间适当提前或推迟,但一般不要超过10天。广州春季栽培蒲瓜一般于12月底至翌年1月播种;秋季栽培于7-8月播种。春季种植要防寒育苗,播种前将种子晒1-2天,播种时要浸种催芽,用50℃-55℃温水烫种,瓠瓜种皮较厚,不易透水,浸种时间随品种不同而定,一般需浸种5-6小时,催芽温度要高,一般在31℃-35℃。当年收获的休眠种子应用1500mg/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8小时。当种子破口露白时准备播种,早春育苗一孔播1-2颗,播种结束后用细营养土覆盖1 cm,并淋透水,覆盖地膜,搭0.5m高的拱棚以保温保湿。当苗大部分露头后,可根据气温变化情况酌情揭开覆盖物防止高脚苗。秋植可集中育苗也可直播,视具体条件而定。

 

4、定植:

蒲瓜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,粤北及以北地方须过晚霜后定植。广州地处亚热带,全年一般在一月份气温最低(平均气温12.4℃-13.5℃),耐低温能力强的品种,在保护设施下度过低温后,一般在1月底或2月份植株具2片复叶时,选择暖和的天气定植。定植株行距随栽培形式不同而不同。支架栽培,春植一般在1.8-2.0m(包沟)宽的畦面上种植1行,株距40-1250px;秋季选择阴天下午移植并可适当加密。定植后根据情况及时浇水或淋药水。



栽培蒲瓜技术要点(图2)

 

5、肥水管理:

蒲瓜植株生长旺盛,需肥水多。定植后,适时浇定根水,雨后及时排水。生长前期根据情况适当浇水,可采用滴灌浇水。春季雨水多,如土壤水分过湿会导致生长不良,这时要注意控制浇水和及时排水,如采用地膜覆盖,由于地膜的保水效应,浇水次数比一般大田更要减少;夏秋季温度高,叶的蒸发量大,而此期雨水不一定及时,这就需要适时供应水分。进入结瓜期后需水量大,要及时浇水。除定植前施足基肥外,定植后要适时追肥,特别是秋植,其生育期短,短期需要大量肥水,追肥尤显重要。地膜覆盖的地块可在根部周围20 cm左右打孔或用揭膜追施肥水。一般定植7天后,施一次10-20%的腐熟稀人粪尿作提苗肥;上架后结合中耕施上架肥以促分蔓(每亩追施20-30%的腐熟稀人粪尿1000 kg或尿素5 kg+过磷酸钙10kg,或复合肥15 kg);采收盛期必须大水大肥,每采收2-3次(5-7天)追一次肥,每亩追施50%以上的腐熟人粪尿1000 kg,或用复合肥15 kg,并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(0.2%磷酸二氢钾液),以防止早衰。另外要注意春秋两季前期如出现植株过度生长现象及开花坐瓜时,都要注意控制肥水。秋季较干旱,追肥时结合浇水进行,以提高肥料利用率。


6
、中耕培土:

定植成活后,结合追肥进行1-2次中耕培土。第一次在施提苗肥时,中耕时在植株近处浅锄,远处深锄,深度7-10 cm,以不松动根系为宜。第二次在摘心后施上架肥时结合培土进行中耕,在畦两边植株外方开沟施肥,施肥后培土覆盖。如春季采用地膜覆盖后,中耕有一定困难,可采用揭膜方式或减少中耕次数。


栽培蒲瓜技术要点(图3)



7
、插竹搭架:

第一次中耕培土追肥后,植株15-500px时,及时进行插竹搭架,一般搭“人”字架,在架两侧增加1-2根横杆,以确保整个支架牢固。


8
、植株调整:

当植株出现8-10片叶时应及时摘心,促进侧蔓抽生和结瓜。此外还要进行分层绑蔓、引蔓工作,促侧蔓分布均匀。摘心后看长势可顺其生长或进行第二次摘心。根瓜采收后可将无效分枝及基部老、黄、病叶及时摘掉,减少养分消耗,利于通风透气。

 

9、人工辅助授粉:

早春开花如遇低温阴雨天气或秋植遇上大雨、暴雨天气或昆虫较少时,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,在傍晚摘取当天开发的雄花,去掉花瓣,将花粉均匀涂在雌花柱头上。



栽培蒲瓜技术要点(图4)

 


10、适时采收:

蒲瓜一般以嫩瓜作为商品瓜,开花后10天左右果皮具白色茸毛时及时采收嫩瓜。第一批瓜应适当提早采收,进入盛果期一般1-2天采收一次。采收时间以清晨最好。采收过早或过迟影响产量及品质。


11
、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


蒲瓜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和枯萎病,其识别特征、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分别介绍如下:
白粉病
识别特征:主要危害叶片。发病初期,叶片或叶背上生5mm左右的近圆形小粉粒,以叶面较多。后扩展为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,严重时数斑密布于叶面并相互结合,致叶片变黄,干枯。
发病条件: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季,借气流或雨水转播落于寄主叶上,萌发侵入。发病适温为15℃-30℃,相对湿度80%以上。病害流行取决于田间湿度和寄主生长势。


防治措施:①选用抗病品种。②栽培防治:实行轮作,避免连作,采用高畦深沟方式,选择地势较高、排灌方便、保肥、保水力强的壤土栽培,施足基肥,以降低田间湿度和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③化学防治:用15%百理通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,40%灭病威悬浮剂300-400倍,50%硫磺悬浮剂150-200倍,25%百科乳油2000倍,于发病初期喷雾。



栽培蒲瓜技术要点(图5)



枯萎病
识别特征:主要危害根部和茎蔓部。典型症状为全株萎蔫。幼苗发病,子叶萎蔫或全株枯萎,茎基部变褐缢缩,多呈猝倒状;成株期发病,初期病株从下向上逐渐萎蔫,外观似缺水状,中午明显,早晚可恢复,反复数天后全株叶片枯萎下垂,不再恢复。挖出病株,可见根部变褐或腐烂,茎基部烧缢缩,有的纵裂,或病部有黄白色胶质物质溢出。解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。    
发病条件:病菌是镰刀菌,属土居真菌,一般在土中可存活3-5年,甚至8-10年以上。以菌丝体、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或未腐熟带菌有机肥中越冬,翌年,作初侵染源。病菌从根部伤口或根毛细胞侵入,再进入维管束导管引起阻塞,植株中毒,而使叶片萎蔫,整株枯黄死亡。发病适温较广,8℃-34℃均可发病,以24℃-28℃最适宜。阴雨、寒潮造成植株抵抗力减弱,病菌更容易侵入。春植发病重,夏秋植发病轻。病害流行取决于土壤菌源量,品种抗性,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。


防治措施:①选用抗病品种。②栽培防治:实行轮作,避免连作,轮作年限越长防病效果越好。采用高畦深沟方式,选择地势较高、排灌方便、保肥、保水力强的壤土栽培,施足基肥,促进植株生长。③化学防治:有枯萎病的田块,在播种或定植前用25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药液淋洒或做成药土施入播种沟或定植沟内。发病初期,可用40%瓜枯宁粉剂600倍液灌根,也可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,连灌2次左右。


蒲瓜虫害主要是蚜虫


识别及为害特征:蚜虫体小,颜色变异较大,有灰绿、黄绿、绿、桔红及紫褐等色。有的有翅,有的无翅。成、若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食汁液。瓜苗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,叶片卷缩,瓜苗萎蔫,甚至枯死。老叶受害,提前枯落,缩短结瓜期。
发生条件:广东整年发生,高温干旱利于繁殖,繁殖的适温为16℃-20℃,温度超过27℃、相对湿度达75%以上时,不利于其繁殖。主要靠有翅蚜虫扩散,并借风转播。
防治措施:①调整耕作制度,合理布局作物。②利用黄色等有色膜引诱蚜虫及银色有色膜避蚜,及时铲除田边周围等地的杂草。③交替喷施50%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-2000倍、10%毗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、40%乐果乳油800-1000倍等等药液,蚜虫容易产生抗药性,必须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。

(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我们立刻删除。)